11月15日,由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和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4第十四屆中國反洗錢高峰論壇暨第四屆陸家嘴國家金融安全峰會在上海召開。
本屆論壇暨峰會匯聚了來自央行反洗錢局、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等監管機構,公安部經偵局等執法部門的領導,高校及專業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證券、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高管,以及特定非金融機構如第三方支付機構、知名律所等的高管和業務專家。
當前,全球反洗錢和金融安全形勢日趨復雜,新型洗錢犯罪手段層出不窮,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加劇,金融科技發展帶來新挑戰。在此背景下,亟待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全面提升反洗錢工作法治化水平——2025年1月1日,新修訂的《反洗錢法》將正式生效施行。
本屆論壇暨峰會以“險釋壓迎挑戰?未雨綢繆保平安”為主題,設置開幕式及“問與道:金融安全與金融風險 AB面”“鏡與鑒:法治、機構洗錢風險與防范”“矛與盾:洗錢與反洗錢技術的攻與防”“泛與專: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與泛金融風險”“局與勢:現狀、趨勢與對策”五大主題單元,共計六個環節。論壇聚焦金融安全與金融風險平衡、洗錢與反洗錢技術博弈、人工智能重塑反洗錢工作模式、金融集團洗錢風險管理等核心議題,與會嘉賓圍繞新形勢下反洗錢和金融安全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討,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前黨委書記、主任,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茍文均主持開幕式。
復旦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玉良教授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型金融風險、跨境資金流動的復雜性,以及各類新型洗錢和恐怖融資手段,都給金融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楊玉良院士指出,應對挑戰需從五方面著力:一是以科技賦能監管,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反洗錢效能,構建智能化監管系統;二是加強跨部門協同,構建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逃稅“三位一體”治理格局,織密監管網絡;三是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共同應對跨境金融犯罪,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四是強化金融機構主體責任,推進穿透式監管,督促機構加強審慎合規經營、完善公司治理、提升風險防控能力——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為國家金融風險;五是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引導金融回歸本源,既要防范脫實向虛,也需重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如同自然科學既需基礎研究支撐理論,也需解決實際技術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局副局長王靜在致辭中強調,當前洗錢犯罪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一是洗錢犯罪活動持續活躍,我國犯罪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嚴重暴力犯罪持續下降,以“錢”(牟利)為目的的經濟類犯罪占比顯著上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洗錢犯罪同步增加;二是洗錢犯罪手段更趨多樣隱蔽,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發展,犯罪分子不斷翻新手段,利用非法支付平臺、虛擬貨幣、電商或直播平臺等渠道及游戲幣等工具轉移、隱瞞犯罪資金,且混合運用銀行賬戶、虛擬貨幣、現金等多種支付手段,加大了發現和查處難度;三是洗錢犯罪專業化、職業化特征凸顯,近年來查辦的案件顯示,洗錢已逐步發展為獨立業態,部分團伙組織架構嚴密,涉案人員具備金融等專業知識,對打擊工作構成新挑戰。
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副主任孟慧在致辭中提出,需從數據整合、科技賦能、安全共享三個維度,構建立體、安全、高效的反洗錢監測分析體系以適應新形勢:第一,貫通數據節點,構建立體式反洗錢大數據體系。需以反洗錢數據標準化為基礎,通過制定元數據規范、接口規范、監測規范等標準體系,提升數據一致性與有效性,為數據貫通融合提供統一接口,這需要反洗錢各方共同參與,推動標準體系等前置性工作落地;第二,借力科技創新,構建高效的反洗錢監測分析系統。一方面要從單一線性關聯升級為多維網狀關聯,突破傳統線性穿透模式,依托圖計算、知識圖譜等技術構建網絡分析、關系分析新型穿透模式;另一方面要探索隱私計算在聯合分析、協同工作中的應用,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推動監管、執法、義務機構、專家智庫及科技集團共同參與,完善智能化監測分析體系;第三,注重安全共享,構建多層次反洗錢情報網絡體系,通過擴展情報價值支撐潛在風險預判,輔助監管、執法及機構決策。
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唐朱昌教授表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人類社會,推動進入數智時代,給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深刻影響,未來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需始終將強化經濟安全、防范金融風險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底線,既要總結過往經驗,更要著眼未來,以創新思維應對變革。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最高人民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廳副廳長王新以“反洗錢司法解釋適用的若干問題”為題發表演講。他強調,反洗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也是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關鍵手段,其立法進程是多方協同推進的結果。新《反洗錢法》實施后仍將面臨新挑戰,需凝聚共識持續完善頂層制度設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案雙查”工作機制已深度嵌入司法機關工作框架,從理念層面落實為具體工作機制。
本屆論壇暨峰會內容豐富、務實深入,20余位嘉賓圍繞議題展開精彩分享與討論,涵蓋著名高校學者、金融機構核心高管及金融風險防范一線企業代表。主題演講涉及“大模型在反洗錢場景中的探索實踐”“基于人工智能和知識圖譜的反洗錢應用”“基于反洗錢的金融風險感知體系建設實踐”等十余個方向,嘉賓從宏觀形勢、制度建設、技術創新、企業實踐等多維度深入交流。
螞蟻集團反洗錢技術總監竇方鈺坦言,大模型本質上是一把雙刃劍,風險與機遇并存。從監管角度看,既鼓勵新技術應用,也需通過制度建設引導規范探索。金仕達風控合規產品部高級總監楊大軍表示,大模型為智能交互提供了技術支撐,改變了反洗錢從業人員的工作模式,未來反洗錢系統將突破傳統菜單操作,通過智能交互系統與工作臺實現人機協同。翼支付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張榮燕指出,洗錢犯罪形式正向直播打賞等新型領域演變,資金轉移路徑更復雜、流轉層級更多、作案手法更隱蔽,且人工智能技術已被不法分子濫用。平安集團法律合規部副總經理黃文璜建議,應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反洗錢標準與規范,通過標準優化與履職能力提升的正循環,推動反洗錢工作高質量發展。此外,上海市公安局安滬泰實驗室研究員也出席并發言。
論壇期間,組委會頒發了“開茅獎”,共表彰 4 家機構及部分個人。該獎項于2021年由中國反洗錢高峰論壇暨陸家嘴國家金融安全峰會組委會設立,旨在打造反洗錢與金融安全領域具有國際國內廣泛認可的獨立、專業權威獎項,表彰該領域表現突出的機構與個人。獎項設置包括單位獎四類(科技創新獎、管理創新獎、合規文化建設獎、特別貢獻獎)及個人獎四類(開茅個人科研成果獎、開茅個人管理創新獎、開茅個人合規模范獎、開茅個人特別貢獻獎)。獲獎主體的評選參照諾貝爾獎機制,無需單位或個人申報,由第三方推薦后經評審專家組評審確定。據悉,“開茅獎”的設立與推廣,是提升中國在國際反洗錢與金融安全領域影響力的創新舉措。
本屆論壇暨峰會由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海通證券、螞蟻集團、翼支付聯合承辦,中國平安、金仕達協辦,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提供指導,上海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國際反洗錢協會提供支持。
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我國首個且唯一冠以“中國”字樣的專業反洗錢研究機構,累計取得豐碩研究成果,培養了大批反洗錢專業人才。其每年舉辦的 “中國反洗錢高峰論壇”,已成為國內反洗錢領域起步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廣,匯聚政、產、學、研、商多方力量的跨領域專業品牌論壇。
陸家嘴金融安全研究院于2021年8月掛牌成立,是隸屬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陸家嘴管理局的非營利性智庫平臺,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研究院致力于打造融科研、智庫、高端人才培養、產品研發、成果轉化于一體的國內領先專業平臺,凸顯金融安全研究與應用特色,定位為金融安全研究與成果轉化的引領者。